春日暖阳下,走进姜堰区中小学校,孩子们跃动的身影与欢笑声此起彼伏,处处洋溢着活力四射的气息。自2025年春学期起,姜堰区全面贯彻省教育厅“2·15专项行动”要求,聚焦“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”总体目标,以“课间15分钟”为切口、“每天1节体育课”为抓手,用“小课表”撬动“大变化”,让“适量不过量 健体更健康”理念在校园每一寸土地上生根发芽。
课表换新,课间更具活力
“铃——”伴随着下课铃声响起,姜堰区淮海小学的孩子们鱼贯而出,在新增的曲棍球场地、自选地面游戏区域尽情“撒欢”?!翱渭溲映ぶ?5分钟,孩子们可以更从容地活动筋骨、放松身心了!”该校党总支书记沙中华介绍,根据省教育厅要求,今年春季学期起,学校将课间时长延长至15分钟,刚性落实每天上、下午各3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及两次眼保健操,通过调整课时结构、优化作息安排,将原本45分钟课时压缩至40分钟,让学生们释放更多活动时间。
姜堰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北街南校区自2024年秋学期起,便全面落实每天一节体育课要求,通过操场公示课程总表、年级交叉督查、校级动态巡查等方式,确保体育教学质量?!把S煤谩弑呓墙恰?,因地制宜构建‘运动空间’?!苯咔笛樾⊙Ы逃判3じ呓鸱锼?,教学楼一楼是孩子们跳皮筋、踢毽子、趣味绳梯、抖空竹等活动区域,地面巧妙设计“跳格子”“塔防游戏”,墙面则设计成“打匹克球”空间;教学楼二楼及以上班级通过“地面游戏+墙面互动+立体装置”,配合传统体育与现代益智项目的融合开发,真正实现让学生“全面而有个性”地发展。学?;挂蟠罂渭渥龅健傲讲僖惶厣?,即两套热身操,一个班一项特色活动,让课间更具活力。
活动丰富,助力全面发展
如何让每天2小时的体育活动既“保质”又“有趣”?记者走访了解,该区各中小学均推出了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,并通过课程与活动的创新设计,推动学生体质提升与个性发展同频共振,全面提高体育竞争力。
桥头小学以足球操为载体,将运球、颠球等基本功训练趣味化;兴泰小学独创书法韵律操,在提按转折间提升专注力;溱潼小学的扇子操以柔克刚,展现水乡灵动之美;实小北街北校区的啦啦操通过队形变换与节奏配合,让艺术与运动完美交融……
除了形式多样的体育项目,不少学校还将传统文化融入课间活动,让孩子们在多元运动中实现体质与素养的同步提升。如城西小学将传统武术融入课间操,在一招一式中提升学生精气神;巴黎城校区“武”龙课程将武术套路与舞龙结合,舞动间传承非遗文化;溱潼二中则将抖空竹课程融入现代音乐节拍,三水初中还将空竹技巧分级训练,让孩子们不但“爱玩”,更“会玩”。
除学校实施的个性化体育活动外,姜堰区教育局还鼓励各校创新体育课程模式,支持教研员与学校协同,聚焦“健康知识+基本运动技能+专项运动技能”,挖掘本土资源,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课程,以贴近生活的一校一品特色课程,推动小学“每天一节体育课”落实落细。
优化师资,凝聚共育合力
“2·15专项行动”的有效落地,离不开校家社的协同发力,而师资保障则是首当其冲。对此,姜堰区委教育工委委员刘付刚介绍,该区深化“白名单机构进校园”机制,引入专业体育机构参与课后服务,先后两次组织了校外培训白名单机构教练遴选活动,共遴选了109名体艺、科技类优秀教练,开设足球、跆拳道、击剑等20余类社团课程,有力缓解了校内师资不足的矛盾。小学还通过整合专兼职教师及校外专业力量,成功打造武术、啦啦操等特色项目。
在家校联动方面,各校通过家长开放日、亲子运动会等活动,引导家庭重视体育锻炼。部分学?;拐攵圆煌炅涠窝ㄖ撇钜旎渭浞桨福湍昙兑匀の短锞断钅看蚧?,高年级通过团体竞技类游戏提升学生体育核心素养,让家长直观感受“小胖墩少了,精气神足了”。
为确保政策落地见效,姜堰区还建立了“检查反馈—整改提升”闭环机制,将专项行动纳入责任督学督导范围。“我们不仅关注‘量’的达标,更重视‘质’的提升?!绷醺陡毡硎?,从“15分钟课间”到“2小时运动”,从“单一跑跳”到“多元融合”,“2·15专项行动”不仅是时间的“加法”,更是教育理念的“乘法”。下一步,姜堰将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学校体教融合,让体育锻炼从“任务”转化为“兴趣”,从“形式”升华为“素养”,并推广“体育+科技”“体育+文化”融合课程,通过打造运动会嘉年华、书法韵律操等体育运动项目,让每个孩子在运动中收获健康、快乐与自信。